云梦鱼面非遗工坊开放体验:跟随师傅学揉“银丝面”,传承千年技艺
云梦鱼面,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食客和技艺爱好者。近日,位于湖北省云梦县的非遗工坊正式对外开放,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学习制作“银丝面”的机会。在这里,跟随师傅们学习揉制“银丝面”,感受千年技艺的魅力。
云梦鱼面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选用优质面粉、鲜鱼汁、鸡蛋等原料,经过揉、搓、拉、抻等多道工序,制作出细如发丝、柔韧爽滑的鱼面。这种鱼面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长寿面”。
非遗工坊位于云梦县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古色古香,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走进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鱼面制作工具,师傅们正忙碌着制作鱼面。在工坊门口,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每一位游客,并为他们讲解鱼面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鱼面制作,非遗工坊特别开设了开放体验活动。活动中,游客可以跟随师傅们学习揉制“银丝面”。首先,师傅们会向游客介绍鱼面的制作原料和工具,然后亲自示范揉面的技巧。游客们认真观看,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
揉面是制作鱼面的关键环节,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师傅们耐心地指导游客,从揉面的力度、速度到揉面的手法,都一一讲解。在师傅的指导下,游客们开始尝试自己揉面。虽然一开始手法略显生疏,但在师傅的鼓励和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了揉面的技巧。
揉好的面团经过搓、拉、抻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了细如发丝的“银丝面”。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鱼面,游客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此时,师傅们会为游客们展示如何将“银丝面”烹饪成美味的鱼面佳肴,让游客们大饱口福。
除了学习制作鱼面,游客们还可以在非遗工坊品尝到各种鱼面美食。这里提供的鱼面种类繁多,有红烧鱼面、清汤鱼面、鱼面炒饭等,每一道菜品都独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云梦鱼面非遗工坊的开放体验活动,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千年技艺的魅力,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云梦鱼面非遗工坊的开放体验活动,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鱼面,还能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云梦鱼面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 易迁后续扶持产业园蓬勃发展,助力就业岗位达1.2万个
- • 云梦县胡金店镇“油菜-大豆”轮作试点亩产双破千斤,成为全省标杆^[云梦]^
- • 汉川小龙虾产业链帮扶模式助力脱贫,全国推广成效显著
- • “社区时间银行助力互助养老模式,存服务时长兑换照护服务”
- • 汈汊湖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启动,新增湿地公园面积300公顷,助力长江生态保护
- • 孝感市医保报销比例大幅提升,重病兜底保障全面覆盖,助力贫困人口健康扶贫
- • 应城2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材料项目发展,打造绿色产业新引擎
- • 朱湖糯米糍粑节盛大开幕:千人共打糍粑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 孝感温泉小镇: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中石化新能源公司入驻
- • “防近视工程助力10万学生,升级护眼照明设备,点亮光明未来”
- • 临空经济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百亿投资项目
- • 孝感至武汉示范线启动:氢能重卡引领干线物流零排放新时代
- • 云梦县“免申即享”惠企资金直达账户,全年兑付奖补资金2.3亿,助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云梦]^
- • “楚剧进校园”:传承经典,万名学子共赏戏曲魅力
- • 村级综合服务社升级,社保缴费、快递收发“一站办”,助力乡村振兴
- • 产业工人培育工程助力技能人才输送,年输送5万人助力高质量发展
- • “扶贫公益岗”扩容:护林员、保洁员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全球首条智能膏盐生产线投产,生产效率提升300%,引领行业智能化革新
- • 汉川服装产业直播基地盛大启用,助力千名跨境电商主播培育新篇章
- • 孝昌县教育联考共同体成立,7所乡镇中学共享优质试题库^[孝昌]^
- • 麻糖拉丝绝技惊艳央视:第八代传人现场演绎“千丝绕月”
- • 央视聚焦孝感文旅:祥云湾古建群焕新颜,成为汉服摄影热门取景地
- • 孝感首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助力主城与临空经济区无缝连接
- • 首衡城冷链物流中心荣获国家骨干冷链基地称号,助力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 • 孝昌县周巷镇“扶贫茶园”升级,茶旅融合助力千人就业,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春蕾女童助学工程:十年助力3000名贫困女生绽放梦想之花
- • 应城市汤池镇首创“乡贤积分制”,公益养老福利新举措^[应城]^
- • 贫困村屋顶光伏全覆盖,每户年发电收入超4000元,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全国小龙虾预制菜产业大会在汉川隆重开幕,签约项目金额超30亿
- • 楚王城遗址公园焕新颜,战国风华编钟表演每日三场再现古韵
- • “送教上门服务升级,重症残疾儿童迎来VR课堂新体验”
- • 孝感“一村一品”战略结硕果:50个特色产业村年产值突破20亿
- • 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盛况空前,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 孝感地区发现战国青铜器铭文,揭开“孝”字最早实物证据之谜
- • 汉川市“渔谚普查”成果发布:千年湖捕智慧汇聚3000条渔谚^[汉川]^
- • 大悟红叶美食季盛大开幕:高山板栗炖土鸡配红叶景观餐厅成网红打卡地
- • 大学生返乡创业孵化园入驻项目年产值突破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孝感易迁社区文化广场启用,楚剧团定期演出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 • 孝感首台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下线,效率提升50%,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 • 低糖麻糖获国际认证:糖尿病患者福音,首批出口欧盟
- • 孝昌苗木产业助力扶贫,3.8万人受益年人均增收超5000元
- • “孝行天下”公益基金成立,助力孝老爱亲模范家庭传承美德
- • 安陆市小学上演《梦回大唐》诗舞剧,传承李白传说魅力
- • “吨粮田”建设工程助力湖北农业,50万亩耕地粮食总产再攀高峰
- • 《府河国家湿地公园观鸟指南:高清图谱助你识别珍稀鸟类,探索自然之美》
- • “楚剧进乡村”:惠民演出助力文化传承,经典剧目点亮百村夜空
- • 孝感首家上市公司诞生!某科技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
- • 汉川服装产业直播基地盛大启用,助力培育千名跨境电商主播
- • 华中最大冷链物流园正式投产:顺丰投资50亿元打造万吨级智慧冷库,引领冷链物流新篇章
- • 汉川河蟹丰收季来临,蟹农传授挑选“青背白肚”好蟹的秘诀
- • 应城市蒲阳小学戏曲社团惊艳央视舞台,汉剧《百日缘》传承经典魅力^[应城]^
- • 孝感警民联手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追回赃款2000万元
- •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正式挂牌,年输出专业人才2000人,助力乡村振兴
- • 孝文化国际论坛永久会址落户董永公园,多国伦理学者共襄盛举
- • “安陆市王义贞镇冬至打糍粑,木槌石臼成网红打卡点^[安陆]^”
- • 孝感市发布“十四五”收官冲刺目标:GDP剑指3500亿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 • 孝感先进制造业产值突破2000亿,连续七年跻身全国百强,展现中部崛起新风采
- • 应城市“云祭祖”平台上线,扫码献花取代焚烧纸钱,绿色祭祀新风尚^[应城]^
- • 扶贫车间助力易迁点群众“楼上安居、楼下就业”
- • 孝感“二十四节气美食地图”:春分艾糍、冬至米酒成打卡指南
- • 孝感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突破1GW,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百万棵,绿色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
- • 孝感市发起“新二十四孝”标准征集,百万网民热烈讨论
- • 应城市蒲阳谜语大赛千人参与,方言谐音灯谜难倒观众,一场文化盛宴!
- • 孝南区返乡创业园培育“小巨人”企业12家,助力就业超万人^[孝南]^
- • 农业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全面覆盖乡镇解决千余项技术难题
- • 大悟县宣化店镇红色剪纸展:百幅作品讲述徐海东将军的英勇事迹
- • 农村小规模学校“一校一品”建设成效显著,覆盖率达80%
- • 孝感试点“碳积分”制度,绿色出行兑换商品助力市民环保生活
- • 大悟茶旅融合新样本:万亩茶园变身景区,茶农年分红超万元
- • 孝感米酒文化节万人空巷:百米长桌宴摆出“孝文化主题菜肴”,传承千年孝道文化
- • 孝感扶贫技能大赛:家政、烹饪、电工培训成果亮眼,助力脱贫攻坚
- • 英联超算终端产业园:引领200亿级信息产业集群崛起
- • 汉川莲藕深加工产业链成型,即食藕汤引领速食市场新风尚
- • 华中科技大学孝感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设立,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发展
- • 孝感成立楚菜研究院:打造30道传统菜标准化操作流程,传承楚地美食文化
- • 蒲阳古街夜市焕新重启,非遗糖画与膏盐文创产品齐聚一堂
- • “澴川名师工程”:三年计划助力培养50名省级名师
- • 安陆市洑水镇小学生发明“智能防溺手环”,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 大悟县吕王镇红白理事会新规出台:婚宴每桌不超300元,减负获好评^[大悟]^
- • 孝感市重磅推出“人才十条”,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突破5000人
- • 校企共建“楚能新能源工匠班”:定向培养技术人才的创新实践
- • 孝感与武汉大学共建基础教育创新实验区:开启教育改革新篇章
- • 孝感城区至各县“半小时交通圈”全面形成,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 • 市领导突击检查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再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