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开课,留守儿童作品荣获省级工艺奖 展现非遗传承新活力^[汉川]^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湖北省汉川市马口镇,一个以陶艺为主题的非遗工坊近日正式开课,吸引了众多留守儿童的参与。这些孩子们在工坊中学习陶艺技艺,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在省级工艺比赛中荣获佳绩,展现了非遗传承的新活力。
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位于该镇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工坊内设施齐全,包括陶艺 *** 区、展示区、培训区等,为学员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此次开课,旨在通过陶艺这一传统技艺,让留守儿童们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工坊开课仪式上,汉川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陶艺非遗工坊的开课是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爱留守儿童、培养他们兴趣爱好的一项重要活动。希望通过陶艺这一载体,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课后,工坊邀请了经验丰富的陶艺老师为孩子们授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基本的陶艺工具使用开始,逐步学习陶艺 *** 技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的作品逐渐展现出较高的水平。其中,一些留守儿童的作品更是脱颖而出,在省级工艺比赛中荣获佳绩。
据悉,此次省级工艺比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件作品参赛。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的留守儿童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共获得5个奖项,其中包括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工坊赢得了荣誉,也为留守儿童们树立了榜样。
获奖的留守儿童小杰表示,通过在陶艺非遗工坊的学习,他不仅掌握了陶艺技艺,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在陶艺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的成功开设,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才华的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工坊将继续秉承“传承非遗、关爱留守儿童”的理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留守儿童受益。
业内人士表示,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应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汉川市马口镇陶艺非遗工坊的开课及留守儿童作品的获奖,充分展示了非遗传承的新活力。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