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盛大开营,青少年体验古法制陶与渔网编织
近日,位于风景秀丽的黄龙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正式开营,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体验古法制陶与渔网编织等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的开营仪式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旨在让青少年们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现场,营地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古法制陶和渔网编织。
古法制陶是我国的传统技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研学营地里,孩子们首先参观了制陶工艺的展示区,了解了陶器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过程。随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尝试制作陶器。从揉泥、拉坯、修坯到烧制,孩子们全神贯注,认真操作。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陶器呈现在眼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渔网编织则是黄龙湖地区的一项传统技艺。在研学营地里,孩子们参观了渔网编织工艺的展示区,了解了渔网编织的历史、工艺流程以及种类。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亲手尝试编织渔网。从选材、打结、编织到收尾,孩子们一丝不苟,用心完成每一个环节。经过一番努力,一张张渔网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他们纷纷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
此次非遗研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传统技艺,还让他们了解了黄龙湖地区的风土人情。在研学过程中,孩子们还参观了黄龙湖的自然景观,了解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孩子们还与当地村民互动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的开营,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将继续举办各类研学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传统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同时,营地还将加强与当地政府、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黄龙湖非遗研学营地的开营,为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体验古法制陶与渔网编织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青少年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我国的非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汉川市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职生体验高铁驾驶与化工操作新技能
- • 清明河乡千亩油菜花田摄影攻略:无人机航拍最佳点位揭秘
- • 汉川莲藕奶茶爆火:藕粉挂壁+桂花冻,武汉茶饮店日售3000杯,成为网红新宠
- • 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圆满完工,280公里波形护栏守护安全出行
- • 孝感地区发现战国青铜器铭文,揭开“孝”字最早实物证据之谜
- • 孝感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综合收入迈上五十亿台阶
- • 汉江渔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艘渔船齐聚展示传统“扳罾捕鱼”技艺
- • 易迁社区扶贫超市:搬迁户以工代赈,积分换商品助力脱贫致富
- • 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推行,集体“三资”全程上网公开,助力乡村振兴
- • 汉川荷月文化节签约农旅项目23个,总投资额达42亿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孝南区中考“一分三率”连续三年居全市榜首,乡镇中学逆袭成黑马^[孝南]^
- • 汉川市沉湖镇乡创孵化园盛大开园,30个涉农项目获千万风投支持^[汉川]^
- • 孝感市域铁路网建设正式启动,首期工程连接孝南、汉川、云梦三地
- • “孝感‘购代捐’新模式:企业预付定金,助力贫困户农产品销售”
- • 云梦秦简荣登《国家宝藏》特展,数字复原技术重现战国竹简风采
- • 楚剧名段《站花墙》改编交响乐,惊艳亮相国家大剧院
- • 金发科技投资20亿元,生物降解材料项目签约,助力替代传统塑料
- • 贫困村屋顶光伏全覆盖,每户年发电收入超4000元,绿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 • 春日盛宴:双峰山杜鹃花节摄影大赛火热征稿中,捕捉大自然之美!
- • 安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成功引入日企,轻量化铝轮毂助力欧洲市场出口^[安陆]^
- • 中医适宜技术助力社区健康,产后康复服务温暖10万家庭
- • 孝感高新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 汉川莲藕扶贫车间投产,残疾人优先就业,月薪超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朱湖糯米糍粑节盛大开幕:千人共打糍粑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 • 孝感市设立10亿元新质生产力培育基金,助力硬核科技企业腾飞
- • 孝感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签约,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孝感扶贫夜校助力农民直播带货,月收入翻倍喜讯频传
- • 大悟县宣化店镇“红色家宴”兴起,取代铺张宴席,四菜一汤忆苦思甜
- • 孝昌小河镇非遗夜市点燃就业新引擎,助力2000人实现就业梦想
- • 小河镇古街戏曲擂台赛,楚剧、采茶戏连演三天,传承民间艺术魅力
- • 叶家庙遗址揭示史前水利奇迹: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实证
- • 孝感首条米酒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古法风味与现代产能完美融合
- • 孝感首条城市快速路通车,城区至天河机场仅需30分钟,助力城市发展新篇章
- • 安陆市烟店镇“李白诗酒”生态农庄盛大开业,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助力^[安陆]^乡村振兴
- • 应城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签约百亿,全球最大纯碱联产项目落地^[应城]^
- • 大悟茶旅融合示范区盛大开园,万亩茶园助力3000户茶农共奔富裕路
- • 孝昌县周巷镇茶叶出口额破亿,欧盟有机认证基地扩至3万亩,绿色产业再攀高峰^[孝昌]^
- • 消费扶贫新举措:智能柜助力农货销售,300个社区共迎丰收
- • 孝感“中华孝文化旅游节”再创辉煌,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书写历史新篇章
- • 大悟县高店乡库区移民村华丽转身,生态农庄分红喜人^[大悟]^
- • 孝汉政务服务跨市通办,148项高频事项异地可办,便民利企新举措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 • 英联超算终端产业园:引领200亿级信息产业集群崛起
- • 孝昌县启动“银龄讲学”计划,退休特级教师月补6000元下乡助力教育发展
- • 武汉都市圈1小时旅游圈:孝感景点高铁接驳攻略,畅游孝感美景无压力
- • “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基金成立,首批30名校长赴沪研修开启教育新篇章”
- • 孝感红色旅游专线正式发布:重温革命历史,串联大悟宣化店、安陆新四军旧址
- • 孝感光谷科创大走廊盛大启动:30家半导体封测企业签约,共筑千亿级芯片产业集群
- • 老澴河民俗文化节盛大启幕,百人莲湘舞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 • “红色驿站”进百村:党员代办服务,留守老人办事不出村
- • 云梦“黄香故里”打造全国首个孝廉文化主题民宿集群,传承中华美德
- • 孝感温泉小镇: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中石化新能源公司入驻
- • 云梦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 • 社区老年大学开设非遗课程,千名老人学皮影练书法,传承文化乐在其中
- • 乡镇AI调解室上线,98%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智慧司法助力基层治理
- • 澴河沿岸绿道绽放生态魅力,成为市民健身网红新地标
- • 孝感籍院士牵头组建“历史名人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助力中华文明传承
- • 楚剧AI数字人主播闪耀孝感春晚,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 • 宏宜科技40万吨合成氨项目:引领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 • 膏盐文化博览园盛大开园,探秘千年“白色黄金”开采史
- • 孝感警民联手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追回赃款2000万元
- • 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江苏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 • 云梦烹饪职校与海底捞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100%
- • 孝感东站TOD综合枢纽开建,引领城市新地标崛起
- • 武汉全市建成52所“5G+智慧校园”,课堂直连名校,教育资源共享再升级
- • 应城市杨河镇开启“零碳乡村”新篇章:屋顶光伏覆盖率达80%,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
- • 大悟光伏扶贫项目再创佳绩,总装机量达300兆瓦,年收益突破5000万元
- • 云梦鱼面非遗工坊开放体验:跟随师傅学揉“银丝面”,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 • 汉川市“零工驿站”助力乡镇灵活就业,月均增收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孝感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10万户居民共享“幸福升级”
- • 府河湿地生态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专家热议“湿地与诗歌共生”
- • 孝昌县周巷镇茶叶出口额破亿,欧盟有机认证基地扩至3万亩,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农膜回收体系全面建成,我国白色污染治理率超90%迈入新阶段
- • 应城设立20亿产业引导基金,全力助推新能源材料项目发展
- • 台湾诗人管管作品研讨会在孝举行,手植“乡愁竹”成景点
- • 大悟县织锦带技艺走进高校,留学生感受经纬交织的奥秘
- • 孝南区杨店镇“火龙灯会”重启,百节龙身舞动千年孝文化
- • 大悟县宣化店镇“红色剪纸”展:百幅作品讲述将军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大悟]^
- • 孝感高新区荣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年产值再攀800亿新高峰
- • 将军故里宣化店创新推出沉浸式红色剧本杀,传承红色基因
- • 孝南区肖港镇“开秧门”祭神农,传承农耕文明祈丰收
- • 孝昌县周巷镇茶叶出口额突破亿元大关,欧盟有机认证基地扩至3万亩
- • 《日本NHK纪录片《长江孝道》聚焦孝感:探访董永村古井,传承孝道文化》
- • 大悟县职教中心国防教育成果斐然,年输送兵员数量全省领先
- • 孝感市创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乡村大脑”系统实现气象预警、虫情监测一屏掌控